笔下文学 > 穿越小说 > 刷视频:震惊古人 > 第129章 盐铁之辩
    【#桑弘羊之问、帝国的存亡之争#】



    大明,应天府。



    “哦,原来是盐铁论。”



    “咱倒要看看后人是如何评价的?”



    “又是如何解决的?”



    老朱真的很好奇,因为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每个王朝都要经历,汉先紧后松,唐先松后紧,宋彻底放开……然后亡了国。



    历朝历代都会吸取前朝的灭亡教训,然后对照着修修补补。



    老朱给的补丁是种地的后代一直种地,当兵的后代一直当兵,工匠的后代一直做工匠。



    重农轻商且抑商,各行各业各司其职,后世子孙都按照皇明祖训做事。



    老朱的设想很美好,美好的像是神话故事。



    人之所以为人,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思想。



    皇明祖训,三代都没撑过去。



    即便是为了标榜自己正统地位,处处拿自己父亲说事的永乐帝。



    需要的时候:皇明祖训说了,应该这么做,不应该那么做。



    不需要的时候:俺爹没说过这句话。



    什么?皇明祖训写的有?那肯定是建文那个王八蛋趁我爹病了、老了,自己加上去的。



    那是我爹还是你爹?我能不知道我爹想啥吗?



    还犟嘴?



    锦衣卫昭狱、抄家灭族,了解一下?



    【公元前87年,农历2月12日,执掌汉帝国五十四年的一代雄主汉武帝走到了生命尽头。】



    天幕前,刘彻掰着指头算:“朕十六岁继位,五十四年,朕居然活了七十岁?”



    刘彻很惊讶,秦朝的嬴政也很惊讶……难过……无法形容,反正心里很难受。



    “他做皇帝的时间,比朕的寿命还多四年。”



    【自知时日不多的他紧急召见霍光、桑弘羊等4位近侍重臣。



    武帝执政的54年,北击匈奴、征伐四夷、凿空西域、开疆拓土,但频繁的战争与横征暴敛也让帝国的臣民入不敷出,隐隐的有了秦末的景象。



    因此在晚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决定与民休息、稳定时局,他让霍光成为首席辅政大臣,如周公辅成王一样辅佐年仅七岁的刘弗陵,让理财名臣桑弘羊继续掌握帝国财政,他相信朝廷的精诚合作能沿着他晚年的既定政策走下去。】



    大汉,长安。



    刘彻望向霍去病。



    “霍光?”



    “你弟弟?”



    “你儿子?”



    能让朕如此信任,给了周公辅成王的待遇,成为首席辅政大臣,还姓霍!



    除了是霍去病的亲属,没其他可能性。



    去病英年早逝,说不准是他有了儿子,朕又把他儿子手把手带大,才能如此放心。



    “额,要不派人去问问……问问那个人。”霍去病做了半天心理建设,还是说不出父亲这个词。



    谁知道他回了平阳有没有再娶?兴许给自己生了个弟弟呢。



    霍去病虽然瞧不上自个父亲,但推测一下应该是自己功成名就之后,去见了一下他,顺便把弟弟带来长安管教。



    “那就差人去问问吧,要真是你弟弟,就让他送到长安来,朕亲自带。”



    “他会带什么孩子?瞧瞧朕,随便带带你,就是后世武将一辈子追求的冠军侯。”



    “皇后,等将来据儿生下来,朕亲自带。”



    “大汉光朕一个千古一帝怎么够?朕的据儿也应该是千古一帝,朕就当千古一帝的父皇就可以了。”



    卫子夫:突然不想生了,想起巫蛊之祸就……



    卫子夫面色尴尬,刘彻自知理亏。



    身为皇帝,刘彻虽然从不看别人的脸色,但怎么也要给去病三分。



    将卫皇后拥入怀中,食指弯曲在她鼻子上轻轻一刮。



    “放心,既然有了天幕警示,朕怎么还会受奸人挑拨?”



    “且放宽心,朕会像父皇教我爱我一般,好生待据儿。”



    卫子夫:更不想生了,怎么办?



    先帝是爱您,爱您爱的都把前太子杀了。



    【两天后武帝驾崩,刘弗陵继位,是为汉昭帝。



    武帝逝世后,霍光对桑弘羊所主导的各项经济政策早有看法,他曾希望对一些经济政策进行调整,但遭到桑弘羊的反对。



    于是在大将军霍光的秘密支持推动之下,朝野之间要求废除国家盐、铁及酒类专营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。



    汉昭帝六年的一天,在大汉未央宫的朝堂之上,围绕着盐铁行业是要放开民间自由竞争,还是继续国营垄断,双方召开了这场长达半年的会议——盐铁会议。】



    【会议的一方是帝国的首席财政大臣桑弘羊,另一方则是大将军霍光支持的儒生代表。现场精彩又火爆的辩论被一个叫桓宽的人如实的记录了下来,成了一部流传至今的奇书《盐铁论》。



    要求放弃垄断改善民生的儒生开场就抛了三把尖刀。



    一:朝廷对盐铁的国营制度造成绝对垄断,价格昂贵、质量低劣、强买强卖、存在重大弊端。



    二:强行收购粮食,建立储备,造成官商勾结,物价沸腾、民间经济萧条,只会与民争利。

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

    三:对经济的全面管控形成了大批以国营为名攫取私利的权贵贪腐势力。】



    大明,北京城。



    “这群儒生懂什么?”



    “光会夸夸其谈,嚷嚷着让利于民,让了利的部分又从哪儿来?”



    “光会提问题,不会解决问题。”



    “在他们口中,民是平民还是他们?”



    “太子爷,你说呢?”



    朱棣指桑骂槐,太子爷不搭理。



    刚才让我给两万金,现在又骂我不解决问题?



    您的问题不都是我解决的?筹措粮食、军费哪样不是我做的?



    当年北平城之战,我还提刀上战场了,那时候您怎么不骂?



    大胖不言语,朱棣也不再刺激他,把儿子气病了,朕出征的时候谁监国呢?



    朱棣叹了口气,又望向天幕的文字。



    其实自己挺理解汉武帝的政策,和自己的某些做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,都是为了搞钱。



    武帝是缺钱,朕也是缺钱,他好歹还有文景之治,两代皇帝给他存了些钱。



    父皇为朕存的钱,都被建文糟蹋了。



    自古以来,能收税的地方就那么多,土地税、人头税、商税。



    不想办法到处搞钱,如何驱逐胡人?国朝的开支如何弄?



    遇上天灾若是国库无钱,那就只有激起民变。



    北宋,汴梁。



    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辩论还没开始就暂时结束了,因为天幕出现了。



    汉武帝之时,和此时何其相似。



    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,皆是外有强敌,而内部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宜如今,要改制。



    “我不相信后人会赞同桑弘羊那套!”司马光斩钉截铁的说道,明道桑弘羊,暗指王安石。



    民不加赋而国强,你王安石说的好听,你是能变出钱还是能变出粮食?



    王安石面色如常,不冷不淡的回道:“我看后世之人倒不像会认同搞割地赔款那一套。”



    一句话嘲讽了无数人,活着的、死了的,都被嘲讽到了。



    但王安石无所谓,变法只需要得到官家的支持就可以了,反正这群人本来也不支持自己。



    只要官家支持,这群人或为名、或为利、或为权,总会有人转投过来。



    到时候还会厚颜无耻的说一句:“当初介甫一句话惊醒梦中人,骂的好!”



    【在桑弘羊看来,这些人没有治国的经验,只能提出问题,却提不出任何创见,只会夸夸其谈,却提不出解决办法。



    于是桑弘羊抛出了三个问题:



    一:国家运转需要的财政开支,光靠农业税根本不够,如果不执行政府专营制度,帝国如何得以维持?



    二:一旦遇到战争天灾等急需的额外开支,国库空空如也,势必激发民变,不与民争利,钱从哪里来?



    三: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财源、资源掌控在手中,形成压倒性的力量,一旦地方势力膨胀,起兵造反怎么办?】



    【这就是着名的桑弘羊之问,不但让盐铁会议上的儒生哑口无言,只能顾左右而言他,历代驳斥桑弘羊的人杨雄、司马光、刘世培等等都无法实质性的回答这一问题。】



    北宋,汴梁。



    “呵呵。”



    王安石一声冷笑,我还以为有什么高见能够驳斥我,原来也是夸夸其谈,枉我为了这场辩论准备如此之久。



    【事实上桑弘羊之问归结起来只有一句:即强国和富民不可兼得。



    如果不保持对国民经济的高度控制,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如何得以维持?



    比起什么百姓的生活,什么施仁政、行仁义,这才是历代治国者都必须面对的两难问题。



    正如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说:这个帝国的运转从来不是依靠法律权威和数字管理,历代的君主从来没有藏富于民,而是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竭力削弱民间,做大中央政权,民间经济的凋敝让我们始终无法摆脱农业国的身份,反过来,这种人身控制也让中央集权越发稳固。】



    【此后的2000余年几乎每一个王朝,他们的命运正是取决于君王对这一两难问题的回答。



    汉武帝走强国路线,朝廷强大,举全国之力战无不胜,但是民间百业萧条上至官绅、下至百姓都被层层盘剥掠夺,百姓饱受贫困之苦,朝廷最终亡于民变。



    盛唐走富民路线,废除管制权力下放地方,因此商业发达、经济繁荣、藏富于民,但朝廷弱干强枝,财政紧张、商人骄横、将士膨胀、最终安史之乱爆发,大唐由盛转衰,各地藩镇割据,百姓饱受战乱之苦,朝廷最终亡于军阀。



    国强则民变,民强则国乱,这正是桑弘羊之问的死循环。



    纵观秦汉隋唐宋元明清,历朝历代都无法逃脱盛世的轰然倒塌与惨烈的亡国之祸。



    在帝国的体制下,君主的励精图治或者昏庸无道,休养生息或者好大喜功,尽管过程不同,但导向的都是相同的结果。



    正如张养浩所说的: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,也许这才是桑弘羊之问的最终答案。】

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

    评论区:



    〖隋朝最富,死得最快。〗



    〖儒生:我只负责设想,建立一个礼乐和谐,上下有序的理想国。〗



    〖儒生?知识分子自古不都是利益阶层的代言人吗?〗



    〖作为垄断的盐铁,竟然慢慢的已经没有了利润,才引发这场争论。〗



    〖儒生往往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。〗



    〖儒生贵族们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利益,不在乎国家和普通人的利益!〗



    〖盐铁私营能富民吗,怕是富的还是一小撮大商人。〗



    〖需要发展商业,贸易啊,可以贸易收税啊,西方不就是如此?〗



    〖另外通过全球霸权,低价掠夺全球资源。〗



    〖殖民。〗



    〖西方不是富民,是“富商”,而且这条路也走不下去了。〗



    〖不对啊,老美挺好的啊。〗



    〖老美现在民乱闹得也挺凶,还荒唐。〗



    〖那就提高生产力。〗



    〖提高生产力的逻辑在国际竞争中有用,不适用于古代那种较封闭环境。〗



    〖但桑弘羊死后,他的经济政策被霍光继续执行下去。〗



    〖权在你手里我就反对,权到了我手里我还有什么理由反对权力呢?〗



    〖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,霍光又不是傻子。〗



    〖霍光高低有点不臣之心。〗



    〖应该没有,起码不像曹操,有篡位之心。〗



    〖个人认为他是心属太子刘据的。〗



    〖也对,昭帝早逝,请了位荒唐天下来当皇帝,不足月被废。



    都能废帝了,按理说接下来只需要走一下篡位套餐就可以,但他没有,反而是把刘据的孙子找回来当皇帝辅佐。〗



    大汉,长安。



    刘彻评价道:“不臣之心谈不上,贪念权利是真的。”



    “朕就说他不会带孩子,看看朕带的冠军侯多完美。”



    刘彻在卫皇后胸膛挼了一把,对面色红润的卫皇后说道:“看来这霍光还不错,早日接来,朕好好调教,以后和据儿做个伴。”



    看看朕随便带一下,去病文可治国、武可安邦。



    至于溜鸡斗狗、聚众斗殴,这不叫不懂事,这是贵气逼人,生来一股富贵相。



    隋朝。



    “什么叫最富,又死的最快?”杨坚自问自答道:“朕也没学汉武帝那套啊!”



    虽然本质上都是收割民间的一套,但朕和汉武一样,都是对世家大族……



    想到此处,杨坚悟了,归根到底还是世家的祸。



    朕查隐户、收财产税、土地税,他们变个法又强加给百姓了。



    〖张居正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想把农业税转为工商税,结果江南财阀与东林党深度捆绑,忽悠皇帝。〗



    万历:朕没有被忽悠,朕就是恨张居正!恨他的一切。



    大明,应天府。



    老朱随口问道:“刑部尚书,结党营私该如何判?”



    刑部尚书硬着头皮,行了个大礼然后背诵起了大明律:“文武百官,私自结交朋党,扰乱朝政,一律当斩,财产全部收缴入国库,妻子子女充作奴隶。”



    “哦,咱知道了,免礼起身。”



    ……



    群臣心都凉了,陛下动怒还有活路,陛下不动怒……就等着陛下哪天心情不好翻旧账吧。



    您还活着,我们哪敢结党营私啊?



    交友都是偷偷摸摸的,后世文官做的事,凭啥我们来承担后果……



    喜欢刷视频: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:(www.csw888.com)刷视频:震惊古人(丝袜小说网)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